期刊封面
一部人人必读的名著,一本被焚毁的禁书|谁改
人人必读的书在全世界也许只有五本,《爱弥儿》就是其中之ー……如果我不谈ー下《爱弥儿》对我们这个世纪产生的影响,我将犯一个不可饶恕的罪过。现在,我要明确指出:这本书在现代的欧洲引发了一场彻底的革命。这本书的出版,是欧洲各国民族史上的一件划时代的大事。自从这本书出版以来,法国的教育完全变了样。谁改变了教育,谁就改变了人。
——夏多布里昂
出自造物主之手的东西,都是好的,而一到了人的手里,就全变坏了。
趁早给你的孩子的灵魂周围筑起一道围墙,别人可以画出这道围墙的范围,但是你应当给它安上栅栏。
我们可以说是诞生过两次:一次是为了存在,另一次是为了生活;……
——卢梭《爱弥儿》
《爱弥儿》这本书,我花了二十年心血思考和三年时间写作,才全稿完成。
——卢梭
《爱弥儿》有一个副标题∶"论教育"。一本论述教育问题的书,为什么会使法国官方和教会如此恼怒,以致下令将书焚毁并逮捕作者呢?教会说《爱弥儿》中的那篇《一个萨瓦省的牧师的信仰自白》是不承认耶稣基督的神性和教会权威的邪恶文章,而法院认为书中散布了许多宣扬自由和批评社会等级与君主制度的言论,其结果必将破坏社会的秩序和王国政府赖以存在的根基,单单这一点,就足以构成逮捕卢梭的"罪名",把他关进监狱,按照王国政府的法令处以极刑。
卢梭为《爱弥儿》这本书付出了沉重的代价。他虽逃脱了缧绁,但到处被人驱赶,几无容身之地,而且,直到1778年7月2日他辞世那一天,巴黎高等法院也没有撤销对他的"逮捕令",他的身份依然是"在逃的犯人"。
1762年巴黎高等法院台阶前的大火早已熄灭。200多年过去了,今天,人们不禁要问∶ 卢梭的《爱弥儿》真的被那把大火烧尽灭绝,它的影响也随着一阵烟尘被消除得干干净净了吗? 没有,时至今日,《爱弥儿》依然在世界各国印刷和发行,人们还在读这本书,研究书中阐述的教育、政治和哲学原理,从中受到启迪。
1712年6月28日,让·雅克·卢梭出生于瑞士日内瓦的一贫苦家庭,当过学徒、仆役、私人秘书、乐谱抄写员。一生颠沛流离,备历艰辛。卢梭以其著作和思想开创了一个新时代,成为法国大革命的先驱,其思想和产生的影响,被视为十九世纪全世界革命之原动力。
今天分享我国卢梭研究专家、我馆资深译者李平沤先生研究《爱弥儿》的文章,以阅读纪念。
在卢梭的众多著作中
《爱弥儿》占据什么位置?
现在,我们要探讨的是,在卢梭的众多著作中,《爱弥儿》占据什么位置?换句话说就是∶ 这本书与他的其他著作有什么关系?
要回答这个问题,需要做许多具体的分析,不是三言两语可以说清楚的。不过,我们在这里可以这样说∶在卢梭的著作中,《爱弥儿》是他哲学思想的一部集大成的著作,是对他在两篇论文和《新爱洛伊丝》(1961)与《社会契约论》(1762)中阐述的思想做系统归纳的书。
这一点,他于《爱弥儿》出版之后的第二年(1763)在《致巴黎大主教博蒙书》中讲到他的写作方法时就说明了。他说∶"当一个作家一旦明确了他对一个问题的看法以后,他就用不着在阐发他的看法的过程中又再次讲述他讲述过的那些论据,因为他的书是互相阐发、彼此印证的。如果他的方法得当的话,他最后的著作就把先前的著作的内容全都包含在内了。"
接着,他在1764年 10 月致一位读者的信中就讲得更清楚了。他说∶《爱弥儿》"是一部哲学著作,它的目的是论证作者在他的其他著作中提出的这一命题——'人天生是善良的'"。为了论证这一命题,从两篇论文的发表到《爱弥儿》的出版,中间经过了十余年的苦心经营,他才最终阐明了人类堕落的原因和社会积弊产生的根由,并探寻出救治的良方∶ 一个哲学思想体系的建立,是何等艰辛!
最后,为了说明《爱弥儿》和他的其他著作的关系,他在晚年撰写的《对话录∶卢梭评让-雅克》中通过一个法国人之口着重指出了《爱弥儿》与他的其他著作的内在联系∶
……我下定决心,要更加细心地重新把他的著作再读一遍。...
为了更系统和更集中精力地进行这项研究工作,我到乡下去住了几个月,尽可能把让-雅克所有的著作都带到乡下去读。.…我一打开书本,就感到他的书是按一定的次序写的,必须弄清这个次序,才能找到那条贯穿他全部著作的线索。我发现,这个次序和他的著作的出版次序是倒转的;作者从一个原理追溯到另一个原理,直到最后这部著作才追溯到了始初的原理。因此,为了把他所有的书中的论点综合起来理顺他的思路,就必须从他最后这部著作入手。我之所以首先从《爱弥儿》读起,其道理就在于此,因为他就是用这本书给他的全部著作打上句号的。
文章来源:《名作欣赏》 网址: http://www.mzxszz.cn/zonghexinwen/2021/0709/740.html